凤县:线下线上“双轮驱动” 基层治理细“治”入微
近年来,凤县坚持线上线下互促融合,注重从小处着手、往深处抓实,把发现难题、研究难题、难题解决贯穿始终,采取以“小”见“大”的硬举措推动短板补齐、长板更长,全力以赴打通基层治理“最终一公里”,促进城乡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前段时刻,凤州镇龙口社区在举行“红板凳议事会”时,有居民反映所在小区车棚漏水严重,每逢下雨就存有积水,希望社区帮助解决。接到难题反映后,社区迅速联系维修队将车棚修葺一新。“现在车棚修得结结实实的,再也不担心车子被淋坏了。”社区居民杨宝琴说道。
这种居民、物业和部门代表坐在便携红板凳上,随时随地举行的议事会被大家称为“红板凳议事会”。通过这种方式积极引导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治理,让群众从基层治理的“局外人”变成“当家人”,居民的快乐度和归属感显著提升。
凤州镇龙口社区党支部书记张英刚介绍说:“今年以来,龙口社区创新实施了‘1246’微治理模式,依托室外‘红板凳议事会’和室内‘居民议事会’两种形式,采用小区事务自治、小区管理共治、小区文明德治、小区秩序法治的‘四治’职业法则,明确‘居民提事、多方议事、居民决策、责任主体办事、居民监督、居民评价’的‘六步协商法’,让居民从以往的被动参与小区管理到如今的主动站C位、当主角,不但难题解决的效率进步了,居民满意度也跟着上升。”
从群众的急难愁盼入手、最突出的难题着眼、最具体的职业抓起,凤州镇龙口社区的“1246”微治理模式只是凤县线下创新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凤县坚持线下线上“双轮驱动”。线下依托网格化管理,收集群众困难难题,消除各类风险隐患。大力推广“农民进修会”,打造集政策宣传、产业进步、矛盾化解、移风易俗、文化活动等为一体的凤县基层治理品牌,用“小切口”“小服务”撬动了“大民生”。线上持续优化“七彩凤县”社会治理体系,把全县66个村和县城110个小区划分为176个网格,构建起县级领导包片、网格责任单位包段、中心户长包户的“一体化、全覆盖、无缝隙”治理网,实现了“一张网”覆盖城乡直达基层。同时,还进一步优化“1371”督办机制,即微信群内群众反映诉求后,下沉干部必须在1小时内响应,一般事项3个职业日内办结,复杂事项7个职业日内办结,并每月对七彩凤县平台案件办理情况进行通报,确保群众反映的难题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和回复,推动网络群众路线走深走实。据县城乡网格化综合管理办公室职业人员张宇航介绍,上半年,凤县充分发挥“七彩凤县”社会治理信息平台和基础微信群影响,已解决群众急难愁盼2536件。
从线下的“红板凳议事会”畅通基层治理“最终一公里”,到线上的“‘七彩凤县’社会治理信息平台”凝聚多元共治合力,凤县以创新为驱动,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以更扎实的举措、更贴心的服务,将基层治理的“难点”正转化为群众快乐的“支点”,书写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崭新篇章,让群众的获得感、快乐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凤宣)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