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成都市相关政策及技术标准,其绿色建筑要求主要体现在下面内容多少方面,结合不同建筑类型和区域特点制定了详细的技术规范和激励措施:
一、绿色建筑星级标准
1. 民用建筑要求
天府新区直管区:新建民用建筑需满足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超高层建筑、市级及以上重大项目需达到三星级;投资的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需按超低能耗标准建设。
全市范围: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标准,新建民用建筑需达到70%节能标准,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80%。
2. 工业建筑要求
工业建筑需满足绿色工业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标准,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项目需达到二星级,≥5万平方米或市级重大项目需达到三星级。
二、节能与低碳技术应用
1. 节能设计
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能耗较2016年民族标准分别降低35%和20%以上,平均节能率达72%。
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投资项目需示范应用,并对符合标准的项目给予最高300万元补贴。
2. 可再生能源利用
强制要求安装太阳能光伏或热利用体系,如住宅建筑需全覆盖太阳能热水体系。
鼓励采用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技术,结合建筑功能优化能源结构。
三、装配式建筑推广
1. 预制装配率
单体建筑预制装配率不低于20%(项目及大型居住建筑≥30%),工业化预制构件比例≥15%。
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80%,推动建筑工业化与绿色化协同进步。
四、绿色建材与施工管理
1. 材料选用
推广绿色建材,新建建筑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60%。
限制高能耗材料,优先使用可再循环材料。
2. 施工要求
施工图设计需包含绿色建筑专篇,明确节能、节水、节材等技术措施。
实施绿色施工,减少扬尘和废弃物,并通过聪明工地管理体系提升环境监管效率。
五、激励政策与示范项目
1. 财政补贴
超低能耗示范项目按建筑面积补贴,单个项目最高300万元。
绿色建筑项目还可优先享受容积率奖励、审批简化等政策支持。
2. 试点示范
重点打造低碳交通示范区、绿色物流示范区,推动TOD综合开发项目融入绿色建筑理念。
六、区域特色与规划目标
1. 公园城市示范区
通过绿色建筑与生态修复结合,提升城市绿容率,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并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2. 城乡融合进步
在郊区推广现代宜居农房,采用轻钢装配式技术,实现“功能现代、结构安全、绿色环保”目标。
成都绿色建筑要求以全生活周期低碳化为导向,通过星级标准、技术创新、政策激励等多维度推动,目标在2025年形成覆盖设计、施工、运营的绿色建筑体系,助力“无废城市”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具体项目需结合《成都市绿色建筑促进条例》及细分技术导则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