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诗词爱慕者,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穿越千年仍触动人心。词中菊花、兰花、明月等元素,不仅勾勒出一幅凄美画面,更深刻地反映了词人对离别的感慨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我们一起沉浸在这首词的韵味中,感受那份独特的婉约之美。
在宋代词坛上,晏殊以其婉约词风独树一帜,其《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更是千古绝唱,流传至今,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词的全文及其深刻内涵。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全文如下: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首词开篇便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画面:菊花笼罩在愁烟之中,兰花似乎因露珠而饮泣,罗幕间透出缕缕轻寒,燕子双飞,带走了所有的寂寥,词人借明月之口,抒发了对离别之苦的感慨,明月不知人间离恨,而斜光却穿朱户,直至破晓。
在这首词中,晏殊巧妙地运用天然景物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菊花、兰花、燕子、明月等元素,都被赋予了深刻的寓意,菊花象征着高洁,兰花则代表着柔弱,燕子则象征着自在,而明月则象征着光明,这些元素在词中的交织,形成了一幅既秀丽又哀愁的画面。
让我们深入解析这首词的意境。
词中的“槛菊愁烟兰泣露”,通过菊花的愁烟和兰花的泣露,表现了词人内心的忧愁,菊花虽然高洁,但在愁烟中显得更加凄美;兰花虽然柔弱,但露珠的点缀却使其显得更加楚楚动人,这样的描写,既表现了天然景物的审美,也反映了词人内心的感受。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通过罗幕的轻寒和燕子的离去,表现了词人内心的孤寂,罗幕轻寒,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燕子双飞,则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通过明月的不解和斜光的穿户,表现了词人对离别的无奈,明月本应象征光明,但在这里却成为了离别的象征;斜光穿户,则暗示了时刻的流逝,离别的无奈。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通过西风的凋树和词人的高楼远望,表现了词人对远方的思念,西风凋树,暗示了岁月的流逝;高楼远望,则暗示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以其婉约的词风、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佳作,这首词不仅表现了词人对离别的感慨,也反映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让我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词人内心的哀愁和孤独。
明月不谙离别苦下一句是什么
“明月不谙离别苦”的下一句是“斜光到晓穿朱户”,这句词意深远,通过对比明月与朱户,表现了词人对离别的无奈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明月不谙是什么意思
“明月不谙离恨苦”这句话的意思是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在这句话中,“谙”意为熟悉、了解,“离恨苦”指的是离别所带来的愁苦和怨恨,整句话直译为“明月不了解离别的愁苦”,深层含义则是通过明月这一天然景物,抒发了词人因离别而生的愁绪。
“明月不谙离恨苦”的出处是哪里
“明月不谙离恨苦”出自宋代词人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词人因离别而生的愁绪,通过天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泪纵能干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下联…
对于这样的对仗句,下联可以是:
风卷残云归故里,梦回千载泪难干。
这样的下联,既保持了原句的意境,又增添了新的情感表达,明月与斜光、泪与语,相互映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既表现了离别的苦楚,也表现了思念的深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