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写《浮士德》花了多少年? 歌德写《浮士德? 歌德创作的浮士德从构思到脱稿前后 1770到1831,60年 《浮士德》在全球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它与《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列同为欧洲的四大名著。《浮士德》是歌德根据16世纪一个民间传说写成的诗体悲剧,它花费了60多年的时刻,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全书长达一万两千余行诗句,分上下两部;它描写了主人公浮士德一生探求真理的痛苦经历。主人公经历了书斋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业五个阶段。在这些经历中,我们看到的一个为不满现实而不断探索人生真理、不断追求的人,他的形象可以说是18世纪德国先进资产阶级聪明分子的典型代表,他的探索象征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300年间欧洲资产阶级灵魂进步的历史。 《浮士德》带有歌德的自传色彩,这个人物的身上也融合进了歌德自己的某些性格特征,而且这部作品诞生和贯穿了德国狂飙突进运动时期,或多或少的带有那个特定时期的时代特征和共性。18、19世纪一个多元化文化凸现,封建主义走向没落,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一个新旧交替的转换时期,人的理性主义,人文主义都正处在一个重新建构的重要时期,人性中的美德与丑恶的因子就在不断的斗争与撕裂情形下。而《浮士德’里面的上帝正是代表了人性中美德正义的一方,而魔鬼梅菲斯特却恰恰处于对立面,是丑恶与罪恶的化身。浮士德这一人物就是“人”的代表,代表着整个人类,而他一生的结局就象征着人类的命运和前途。浮士德那种超人的聪明和孜孜不倦、勇于探索的灵魂。这就是人性中的一种积极肯定、向善的灵魂,尤其是作为人类追求觉悟的体现者而出现的。然而,为了凸现他这种人文主义灵魂歌德运用了辩证法的论证,浮士德这种对生活的肯定,真理的探求都是通过对错误的不断否定来实现的。而作为人类的代表他又是善与恶的矛盾统一体,有着灵与肉,理想与现实操作的冲突,追求的古典美与现代社会现实的不协调性,因而由于人格中的弱点而被魔鬼梅菲斯特利用引诱而屡犯错误,屡陷迷津。然而我们可以看出,他并没有完全堕落,完全沦落,而是处在一个不断的斗争中,这善与恶这两种想法正是在他的意志与占据控制心灵力量的大致而此消彼长不断变化,导致了他的行为的不断变换与痛苦抉择。 在歌德的《浮士德’里面,心灵革命与社会操作,感官之爱与艺术之美,共组一种平衡的生活观照。它们共同驱使冀望超越自己的人迈向善。而最终,完全完美的善,却是在上帝手中,要透过上帝的恩宠才能获得。这是获救的真义。浮士德没有忘记自己的恪守的规则和他人性的本真内在本性,使得他有着战胜诱惑的力量,去恶向善,排除欲的干扰,最终在理想国的实现下攀升进灵的境界,在此突出了人性中的理性力量和向善性的巨大影响。他的灵魂未被梅菲斯特所带走,而是在上帝的天使带领下进入天堂。这也就代表着美德最终仍然战胜了邪恶与丑陋。浮士德的尸体最终是在上帝派出的天使们抬向了天国,得到了光明,使得上帝获得了胜利,这就要归功于他的乐观向善,积极进取,努力奋斗的人格灵魂,是人文主义,人道主义,理性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胜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格,从小全球到社会,理想的大全球,也是资产阶级的胜利。 浮士德一个虚构的、同时又一个有着鲜明特点的艺术形象。(1)他不断的追求聪明和真理,追求美好的事物,追求崇高的理想。他具有自强不息、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积极向上的灵魂,即“浮士德灵魂”。(2)浮士德又有贪图享受、安于现状的一面,这就构成了浮士德的内在矛盾。浮士德德一生一个矛盾运动的经过。他的积极向上的灵魂是他前进的动力,靡菲斯陀利用他身上的弱点,诱使他堕落,然而浮士德的自强不息的灵魂使他能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继续前进。在这样辩证进步之中,浮士德日益高尚化、纯洁化,最终达到特点的完善。(3)浮士德这个形象是当时资产阶级先进聪明分子灵魂想法的化身,因而具有很大的象征性。就小而言之,浮士德身上浓缩了歌德本人一生的生活经历和想法体验。大而言之,浮士德又是一种灵魂的象征,这一形象揭示出人类自身存在的追求和进步必须通过现实的社会生活才能进行,并得以实现的真理。 2025 年 5 月 9 日 12:13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