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非法社会组织的定性标准非法社会组织辨识指南:特征揭示与防范建议非法社会组织的

非法社会组织是指那些未经民政部门正式登记,擅自以社会组织名义进行活动的组织,或是已被撤销登记但仍然以社会组织名义开展活动的组织。这类组织往往涉及政治、觉悟形态及宗教等领域,有时甚至会冒充部门或知名媒体,通过网络等形式进行反动宣传,诋毁和商界,进行污蔑、挑拨离间等活动。

法条参考:《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

第七十三条中规定,对于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名义进行活动的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将予以取缔,并没收其非法财物和违法所得。如果直接责任人员涉及违法行为,可处以2万元至20万元的罚款。

第七十四条则指出,如果社会组织在申请登记时存在弄虚作假、骗取登记的行为,登记管理机关将撤销其登记。

第七十五条对于那些从事或资助危害民族统一、安全和民族团结活动,以及非法从事或资助宗教活动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将吊销其法人登记证书,并将其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近期,央视新闻报道了一些未经登记却以社会组织名义开展活动的非法组织名单,其中包括一些涉及宗教及传统文化的组织,如中国佛学研究会等。这些组织表面上看起来很正规,但实际上却是非法组织,目的是为了欺骗公众。

这些非法组织不仅坑害了不知情的人,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公众在遇到类似组织时应该保持警惕,避免上当受骗。也应当加强对各类群团组织的监管力度,以防止更多人受到欺骗。

为了更好地打击非法社会组织,民政部公开了取缔非法社会组织的有力证据,并欢迎公众通过多种渠道提供相关线索。民政部还公布了部分被取缔的非法社会组织名单,并提醒公众如果发现这些组织仍在活动,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在报课或者去一些店铺消费时,应该留意店内摆放的证书或奖牌是否来自非法组织。如果发现有非法组织的影子,应第一时刻举报和报案,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能让这些非法社会组织无处遁形。

打击非法社会组织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一环。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进步警惕,积极参与到打击非法社会组织的行动中来,才能让这些组织彻底消失殆尽。


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