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小编将目录一览:
- 1、强项令董宣导读
- 2、董宣撞柱子的故事,你知道吗?
- 3、强项令董宣译文
- 4、光武帝刘秀为何重赏“强项令”董宣呢?
强项令董宣导读
董宣,字少平,是东汉陈留郡国(今河南省杞县南)的著名人物,以其深厚的聪明和刚正不阿的性格闻名于世,被誉为“强项令”。他以清廉的操守和公正无私的执法赢得了大众的尊敬,连光武帝刘秀也对其深信不疑。一次,湖阳公主的仆人犯下命案,藏匿于公主府中。
强项令董宣》[导读]董宣,字少平,东汉陈留郡国(今河南省杞县南)人。他聪明渊博,刚正不阿,是东汉初年远近闻名的“强项令”。他为官廉洁,秉公执法不畏权势,不仅赢得了光武帝的信赖,而且也收到当时大众的称颂。他的事迹被写进《后汉书·酷吏列传》,流传至今。
董宣有“强项令”的称号是由于他不畏权势、敢于执法,面对湖阳公主的强权拒不低头。洛阳令董宣,前面冠以绰号“强项令”三个字,是皇帝给的,特别形象地突出董宣不畏权势、敢于执法的刚毅性格。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董宣撞柱子的故事,你知道吗?
译文:董宣,东 ,是洛阳令。当时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了人,由于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无法抓捕。等到公主出门,而用这个家奴陪乘,董宣在外等候,就拦下公主的马车,用刀圈地,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呵斥家奴下车,接着把家奴打死了。公主立即回到宫里向光武帝告状。
洛阳,东汉时期的繁华都城,楼阁亭台错落有致,车马繁华。建武十九年的一个午后,董宣在南关大街上偶遇了一幕悲惨的场景。一位神情凄厉的老妇人,哭喊着长柱……我的儿呀……,她的疯癫情形和绝望叫声引起了董宣的注意。老妇人眼神茫然,步履蹒跚,误将一位青年认作自己的儿子,青年连忙澄清并非亲缘。
”董宣“陛下圣德中兴,而放纵家奴杀人,将怎样治理天下?臣不须受杖,请得自杀。”随即用头撞击柱子,鲜血流满脸。皇帝命令小黄门扶持他,让他叩头向公主道歉。董宣不从,强令他叩头,董宣双手撑地,始终不肯低头。公主说:“父叔在平民身份时,藏匿逃犯,官吏不敢上门。
”光武帝说:“你想说什么话?”董宣说:“皇上无论兄弟们因德行圣明因此中兴复国,却放纵家奴杀害百姓,将来用什么来治理这天下呢?臣子我不需要鞭子打,请求能自杀。”当即用脑袋去撞击边上的柱子,顿时血流满面。
我不须用杖打,请准我自杀!”随即用头撞柱子,流血满面。光武帝命令小太监拉住他,叫他给公主叩头认错。董宣就是不肯。硬让他叩头,董宣只手支在地上,始终不肯低头。 公主说:“ 文叔当老百姓的时候,保护逃亡的人,官吏不敢进门抓人。
强项令董宣译文
在任期间,他严格执法,对豪门权贵严加惩处。外戚阴氏家族成员横行乡里,犯下杀人罪案,董宣不顾权势背景,将其依法惩治。因执法刚正不阿,人称强项令。后世称赞他“卧虎”。不久因旧伤复发而逝。在董宣任职期间,京师犯罪率大大降低。翻译及解释:翻译:董宣,字少平,是陈留郡圉这个地方的人。
董宣面对湖阳公主的骄纵仆人杀人案,毫不畏惧,于夏门亭拦下公主的车驾,当场责罚并处死仆人。公主向光武帝告状,刘秀本欲杖责董宣,但董宣以死相谏,坚定指出皇帝应以公正治国,不能纵容权贵。面对公主的质疑,刘秀深思后,赐董宣强项令的封号,并奖赏三十万钱,董宣尽数分给下属。
译文:董宣当洛阳令。湖阳公主的男仆杀人藏入主子家府,官吏抓不着。有一天湖阳公主外出,奴仆驾车。董宣带领一班人等侯在洛阳城北面西头门,拦住车,用武器逼住,宣布杀人犯罪状,当场把杀人犯抓住杀掉。湖阳公主立即回宫向光武帝哭诉。
光武帝刘秀为何重赏“强项令”董宣呢?
1、随后,刘秀将董宣调至怀州,任怀州令。治安不好的怀州很快就变成了一个风清气正的州县,刘秀对他赞赏有加。由于江夏遭贼寇侵扰严重,百姓苦不堪言,刘秀便任董宣为江夏太守,江夏很快也来了个风清气正。在洛阳居住的皇亲国戚,由于背景足权力大,大多数都是骄奢淫逸,专横跋扈。
2、董宣任洛阳令时,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的奴仆仗势杀人,被湖阳公主包庇。董宣拦住湖阳公主的车,令奴下车而杀之。公主诉于刘秀,刘秀令其向公主叩头谢罪,董宣拒不低头。刘秀令人强按之,也不能使其俯首。故称为“强项令”。
3、最终,刘秀百般无奈,起用年近七旬的董宣做洛阳令。董宣知道光武帝的用意,就对权贵们违法的行为严格处理。有一天,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的家奴在街上杀了人,董宣立即下令逮捕他。可是这个恶奴躲进公主的府第里不出来,官府不能进去抓人,董宣就派人昼夜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