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录取的新奇现象
今年七月份,黑龙江省的高考录取消息一出,瞬间引发了广泛关注。一名考生以仅389分的成绩捡漏,被双一流高校郑州大学录取。这实在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大家都在问:怎么会有这么低的分数也能进双一流大学呢?
2.录取背后的缘故
其实,这个录取情况并不是个案。河南省教育考试院的职业人员表示,郑州大学在黑龙江的化学类专业规划招收133名学生,但由于报考人数不足,最终只好以389分的最低分进行录取。是不是有点让人意外呢?很多学生都把目光投向了热门专业,比如计算机和金融,而传统的理工科专业却遭遇冷落。于是,化学类专业的最低录取分数天然就降了下来。
3.报考制度知几许?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样的低录取分数是不是表示学校的录取标准降低了呢?其实并非如此。招生的制度是公开透明的,郑州大学并没有随意降低标准,而是由于报考人数较少,才导致了录取分数的下滑。或许很多家长和考生并不是特别了解这些制度,才会觉得有些惊讶。
4.谨慎填报,综合考量
虽然捡漏到好的大学听起来很不错,但其实每年的填报志愿都应该认真对待。那位考生虽然进了郑州大学,但专业课程的难度完全不容小觑,尤其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未来的进修压力可想而知。那么,家长和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是否应当更多地考虑自己的适应力和专业要求呢?
5.拓展资料与反思
如今,这位考生已经顺利入学,未来的四年将一个全新的挑战。虽然捡漏幸运,但入学后的进修并不是那么简单。难度大的课程、激烈的竞争都在等着他。家长和学生们还是需要更深入了解政策,学会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才能做出更加理性的选择。高考只是一种选择,而并不是命运的全部。无论是上名校还是普通大学,我们都应当认真对待,努力进修。希望大家在填志愿时,不再抱有侥幸心理,能够做出最合适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