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危桥隐患多,小娃娃跌倒成常态
驴溪河上那座低矮的石板桥,每年都要上演惊心动魄的一幕——小娃娃跌倒了!这不是普通的摔倒,而是随时可能被湍急河水卷走的生死瞬间。这座建于百年前的”驴子滩桥”,桥面竟比上游水面还低1米,每逢雨季就成了吞噬安全的”怪兽”。走马岭村村民刘正书至今想起去年送孙子上学时的场景仍心有余悸:”大孙子’砰’地滑下桥面,要不是死死抱住条石,后果不堪设想…”而这样的惊险故事,在这座桥上已经重复了整整三代人。
20名学童的”死亡通道”藏着几许辛酸
每天清晨,约20名小娃娃都要战战兢兢走过这条0.6米宽的”死亡通道”。村民王正蓉的6岁孙子也在其中,”雨天得先刷青苔再蹚洪水,像打仗一样送孩子”。23岁的袁巧和母亲都曾在这座桥上被冲走又幸运获救,这种”运气”让人哭笑不得。更讽刺的是,两岸村民自发组成的”救援队”竟成了最温暖的保障——杜长润曾连续两年救回落水儿童,妇女们定期刷洗桥面青苔。可这份守望相助背后,是对危险的麻木还是对现实的妥协?当小娃娃跌倒成为家常便饭,我们是否该追问:为什么这样的桥能存在半个世纪?
汛期后新桥开工,但孩子们能等到吗?
最新消息让人看到希望:华蓥市与前锋区终于达成共识,规划在汛期后新建5.5米宽的便民桥。可2019年才能通车的承诺,意味着孩子们还要经历两个雨季的考验。眼下临时措施只是设立警示牌、安排人员劝阻——这能拦住求学心切的村民吗?当71岁的王正蓉说”我们就这样过了两三代人”时,那份平静更让人揪心。小娃娃跌倒不该是成长的必修课,这座桥见证的不仅是村民的坚定,更是对基础建设短板的拷问。或许当我们不再把冒险当常态,才能真正守护好每一个摇摇晃晃过桥的小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