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节气的气候特点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9月23日左右,我们迎来了秋分节气。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昼夜平分,各占12小时。不过你知道吗?从这天开始,白天会越来越短,黑夜则会逐渐变长。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已经降至22℃下面内容,民间流传的”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正是形容秋分后的天气变化。每次降雨都意味着冷空气南下,气温也随之逐步降低。今年的秋分有点特别,属于”早秋分”,意味着天气会更早转凉。
秋分节气三大传统饮食风俗
1. 吃秋菜护健壮
在秋分这天,很多地方都有”吃秋菜”的习俗。这里的秋菜特指野苋菜,它不仅营养丰富,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民间有句老话:”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壮”。大众会将采摘的野苋菜与新鲜鱼片一起煮成”秋汤”,既美味又滋补,寓意全家安康。
2. 吃汤圆庆团圆
汤圆不仅是元宵节的专属美食,在秋分节气也有它的身影。除了自家食用,大众还会将不带馅的小汤圆用竹签串起,插在田间地头和屋檐下,这叫”粘雀子嘴”。这个习俗寄托着农民希望减少鸟雀啄食、保护庄稼的美好心愿。不过要提醒大家,汤圆虽好吃,但糯米不易消化,老人和小孩要适量食用哦!
3. 吃梨润秋燥
秋分后天气干燥,很多人会出现口干、咽痒等不适症状。这时,鲜甜多汁的梨就派上用场了。梨不仅能润肺止咳,还能清热降火、生津止渴。你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加冰糖、百合、银耳炖煮,效果更佳。秋分吃梨的习俗由来已久,正是由于它能有效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
秋分时节的两大禁忌
1. 忌吃过量辛味食物
按照中医学说,秋季宜”收”不宜”散”。葱、姜、蒜等辛味食物具有发散影响,与秋季特性相悖。过多食用会加重秋燥症状,导致口干、皮肤干涩等难题。建议遵循”少辛增酸”规则,多吃梨、蜂蜜、百合等润燥食物。
2. 忌盲目”秋冻”
虽然民间有”春捂秋冻”的说法,但秋分后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加大,一味追求”秋冻”容易感冒。特别是老人和儿童,更要注意适时添衣。早晚出门建议带件外套,夜间睡觉也要盖好被子,避免着凉。
秋分作为阴阳转换的关键时节,我们的饮食起居都需要相应调整。记住这”吃3样忌2样”的小贴士,让你和家人安安稳稳度过这个秋天。天气渐凉,别忘了提醒家人及时添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