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向静李海波李林锡通讯员肖庆功湘西报道
8月19日,2025年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进步现场会与会嘉宾们深入吉首市矮寨镇坪年村、岩科村、矮寨·十八洞示范中心养护站及花垣县十八洞村,现场观摩湘西州“四好农村路”建设职业。
山路弯弯变通途,一条条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正成为湘西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连心路。嘉宾们一路行来,实地探访一条条农村公路怎样穿越深谷、连通村庄,不仅带动了产业进步,更深刻改变了山乡面貌。
坪年村:“最美茶旅公路”引领产业振兴
沿着吉首至保靖夯沙公路蜿蜒前行,嘉宾们抵达矮寨镇坪年村。这条被当地百姓誉为“最美茶旅公路”的农村公路,将沿线的生态茶园、民族村寨和天然景观串联成线。
村内4600多亩茶园绿意盎然。平坦的公路修到茶园边,不仅让茶叶出山时刻缩短了三分之二,更吸引了大量游客自驾前来体验采茶。2024年,坪年村茶叶销售额达3500万元。
昔日闭塞的古寨如今游客络绎不绝,“影子姑娘”醋萝卜、农家博物馆、茶旅体验基地等网红打卡点应运而生,乡村旅游年收入达800万元。村民们纷纷返乡,在家门口吃上了“生态旅游饭”。
从民族级贫困村到如今的脱贫致富村,坪年村的改变生动印证了“四好农村路”托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岩科村:“客货邮+”打通城乡融合“最终一公里”
在矮寨镇岩科村,一个集“农产品展示区、直播带货区、快递收寄区、乘客等待区”四大功能于一体的客货邮服务站,令嘉宾们眼前一亮。
“包裹坐公交,山货进万家。”该服务站负责人苏宁介绍,村里的快递包裹每天随公交车定时运送,村民不出村就能收寄快递。站点内,村里的“岩科特产”抖音号通过直播带货,将腊肉、猕猴桃、土蜂蜜等山珍好物销往全国各地,带动快递量从日均不足10件跃升至60多件,彻底打通了“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双向通道,进步了群众用邮快乐感,村级服务点年均增收最高达1万元。
如今,湘西州正积极推进客货邮融合进步,创新“客货邮+电商”“客货邮+旅游”等模式,不仅解决物流“最终一公里”难题,更激活了乡村经济内生动力。
矮寨·十八洞示范中心养护站:聪明管护赋能路网高效运行
毗邻矮寨大桥,距十八洞村仅18公里的矮寨·十八洞示范中心养护站是湖南省首个多功能融合型中心养护站。这座建筑面积1253平方米的养护站仅有27名管养人员,却高效统管着吉首市矮寨镇与花垣县双龙镇共273公里的公路网络。
支撑高效运作的是其首创的“三跨协同”机制:国省道与农村路“一盘棋”管养;多部门“一张图”指挥,依托聪明平台,融合交通、交警、气象三方数据,运用AI技术构建“交通气象一张图”,实现了风险的智能预警和通行信息的实时发布;打破吉首与花垣的行政界限,跨区域“一体化”管护两镇36村72条路。
嘉宾们还漫步湘川公路文化走廊,触摸历史记忆,感受“文化+旅游+科技”的融合魅力。
十八洞村:路网织就“首倡地”振兴新图景
观摩终点站是“精准扶贫”首倡地——花垣县十八洞村。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乡道Y021,连通村寨间畅达的公路网络,为这片深山苗寨注入了蓬勃生机。
路通百业兴。便捷的交通让产业活力迸发,千亩猕猴桃基地的果实得以顺畅出山,村民户均年分红达2000余元;从54名绣娘起步的苗绣合作社产品畅销全国;引进的山泉水厂孕育出响亮的“十八洞”品牌。同步推进的路域环境美化与人居环境整治,让传统苗寨风貌重现光彩,成功获评“全球最佳旅游乡村”。村民腰包也鼓了起来——人均年纯收入从2013年的1668元跃升至2024年的2.8万元,村集体经济更是从零起步,突破600万元。
路畅连片旺。十八洞村以路为纽带,创新构建“1+7”片区进步格局,辐射带动周边7个村寨。片区公路全面提标至双车道以上,城乡公交无缝覆盖,物流中心高效运转,实现了快递进村当日达。产业方面,十八洞村向周边输出猕猴桃种植、苗绣技艺、水厂管理等成熟经验,形成“核心深加工+周边供应”的产业链条,合力打造了“十八洞片区”区域品牌。如今,这7个村寨的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7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82.9万元,生动诠释了从“一村富”到“连片兴”的跨越。
条条“四好农村路”,正为湘西百姓铺就通往美好生活的坚实基石,也为全国“四好农村路”高质量进步贡献了鲜活的“湘西样本”。
来源:红网
作者:向静李海波李林锡肖庆功
编辑:向力
这篇文章小编将为湘西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这篇文章小编将链接:https://xx.rednet.cn/nograb/646942/53/1521205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