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票技术分析领域,分布图是揭示市场持仓成本的核心工具。当股价经历长期震荡整理,在相对低位区域形成一个显著的密集成交峰时,便形成了低位单峰密集形态。这一形态的本质是市场在特定价格区间充分换手后,持仓成本趋于统一的技术表现。
从市场行为看,该形态往往对应主力资金的体系性建仓经过。当股价在低位长期横盘(通常超过3个月),早期套牢盘逐步割肉离场,新资金持续承接,导致流通在狭窄价格带内高度集中。一旦股价放量突破该密集区,常标志主力吸筹完成并启动行情,如沈阳农信案例中,该形态形成后虽经历20%的洗盘回调,但原密集峰未消散,最终涨幅惊人。
领会这一形态的价格在于:它通过可视化持仓成本分布,将抽象的“主力动向”转化为可量化的技术信号,为预判动向转折提供关键依据。
二、技术原理与市场含义
分布的核心属性
分布图通过水平柱线展现不同价位的持仓量,其有效性基于四大属性:
低位单峰的市场含义
该形态本质是市场成本重构的结局。当股价长期低于多数投资者成本时,套牢盘持续割肉,主力资金在低位通吃抛售,形成“市场平均成本≈主力成本”的情形。例如九安医疗2013年形成单峰密集后,5个月内上涨170%,其核心逻辑是:密集峰下方无获利盘抛压,上方无解套盘压制,一旦突破易引发一致性上涨。
三、识别与量化标准
视觉特征与技术指标
在分布图上,低位单峰密集呈现三个关键特征:
1. 单峰形态:90%以上聚集于单一狭窄价格区间(通常<15%波动幅度);
2. 低位确认:价格处于历史波动区间的下30%分位,且长期未创新低;
3. 集中度量化:通过公式 `(cost(85)-cost(15))/(cost(85)+cost(15)/2)100<10` 计算,显示70%成本集中度高于市场常态。
表:集中度的分类标准及市场意义
| 集中度类型 | 70%集中度 | 90%集中度 | 市场意义 |
| 高度密集 | <10% | <10% | 强支撑/阻力,易变盘 |
| 相对密集 | 10% | 中等支撑,需量能配合 |
| 相对发散 | 10%-20% | 10%-20% | 路线不明,震荡为主 |
| 完全发散 | >30% | >30% | 无明确支撑阻力,动向弱 |
时刻与量能验证
可靠性需结合两大要素:
2. 回踩买点:突破后缩量回调至原密集峰上沿,跌幅<20%,此时是“主力成本防线”,如2023年亿纬锂能回踩密集峰后反弹。
风险控制与失效场景
需警惕两种失败形态:
六、争议与验证
股东人数 vs 人均持股市值
关于集中度的有效性,市场存在分歧:
实则二者需结合:低位单峰密集若伴随股东数减少+人均持仓上升,则是“双重验证”的强信号。
量化模型的局限性
传统公式如“集中度3个月;
2. 量能配合:突破时放量(换手率>5%),回调缩量(换手率<3%);
3. 风险控制:设跌破密集峰下沿为止损点,幅度通常 这篇文章小编将核心见解援引:
> 1. 单峰密集突破学说(MBAlib, 2023)
> 2. 集中度量化模型(CSDN, 2024)
> 3. 主力吸筹与洗盘行为分析(知乎, 2020)
> 4. 股东结构与价格关系验证(雪球, 2021)